希腊对西班牙:苏峻 | 我对古希腊哲学的“诧异”

潜能与现实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九卷研究

苏峻 著

北京大学出书社

2023年5月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奠定之做,第九卷做为其“核心卷”之一,从“潜能”和“现实”的视角探究了追随“第一来源根基”的路子,集中表现了希腊哲学形而上学之思的特量希腊对西班牙。本书认为《形而上学》第九卷在论证上有同一的主题,同时那一主题也合理地内嵌于整本书的论证构造之中。将第九卷与《形而上学》其余各卷同一起来的主题是对“实体的来源根基”的探寻。本书通过处置涉及第九卷论证构造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来为上述概念辩解。通过解答那些问题,第九卷的论证构造及其对全书的意义将变得更为明晰和准确。

做者简介

苏峻,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希腊对西班牙。研究范畴为希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做者自述

(本文为苏峻博士为新书零丁撰写的介绍文章希腊对西班牙,从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位古希腊学界的青年新秀是若何走上研究道路的)

写做布景

本书大致上是我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哲学系读书期间撰写的博士论文的原貌希腊对西班牙。借此时机,想跟读者交代一下选题布景、研究体味。

对《形而上学》Theta卷的研究兴趣起始于研究生肄业阶段希腊对西班牙。其时我的导师聂敏里传授正在撰写对“核心卷”研究的专著。聂教师率领我领略了被誉为《形而上学》“珠峰”的Zeta卷(伯恩耶特语)。于是,其时我朴实的设法就是选择“核心卷”中学界研究相对单薄的Theta卷。当然,也是因为“潜能”和“现实”那两个概念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关于他的形而上学来说,可能是除“实体”概念之外最重要的概念。颠末半年的梳理与写做,我提交了硕士论文,并以此为根底,筹办了出国留学的申请质料。

在博士肄业阶段,我想继续把Theta卷中的几个哲学难题、全卷的论证构造及其与《形而上学》全书的问题意识之间的关系当做博士论文的主题希腊对西班牙。其时,我的导师瓦西里·珀力提(Vasilis Politis)传授正在停止他对柏拉图早期对话中难题(aporia)的功用和感化的研究,已接近尾声。一起头,我并没有意识到那一主题和我对Theta卷的思虑有何关系。从博士二年级起头,在进一步的阅读以及与珀力提传授的一次次对谈中,我逐步意识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差别的哲学研究办法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让我感应猜疑的问题之一即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系统探寻“来源根基”体例的差别希腊对西班牙。我们晓得关于柏拉图来说,其哲学的更高来源根基是“善”,而关于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不动的鞭策者”。固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更高来源根基蕴含价值维度,例如它是万物的“目标因”,但是和柏拉图比拟,仍是有了更多天然哲学的色彩。能够说,他们诘问来源根基的体例是悬殊的。在柏拉图那里,我们以至能够说早期对话的伦理猜疑(aporiai)对他提出的形而上学有本色性的影响,所以其得出的来源根基更具有价值内涵。与之相反,亚里士多德在Theta卷中是通过考察“实体”的“潜能”和“现实”,最末找到了灵通更高来源根基的路子。若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能够被称为“物理学之后”(Ta Meta Ta Physica)的话,那么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与伦理学关系更为慎密。

在思虑那些问题的时候,我也对形而上学产生的原因及其素质主义根源有了兴趣希腊对西班牙。能够说,那两位哲学家都认为“哲学始于诧异”,但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存眷的角度都十分差别。在我看来,那可能招致了他们哲学面孔最末的差别,而那也是我接下来想要研究的话题。此外,对素质主义根源的思虑还激发了我对中西哲学比力的兴趣,希望通过研究相关话题,思虑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两位哲学家形而上学之思背后的根源,考证其源流,继而为比力中西哲学打下扎实的根底。

本书的次要内容写做于圣三一学院半地下室的柏拉图研究中心(The Trinity Plato Centre),我们戏称为“Plato’s Cave”(柏拉图的洞窟)希腊对西班牙。

“洞窟”一隅

在那里,我渡过了四年美妙的进修光阴,纵使学术研究有时长短常枯燥的,研究中心窗外熙熙攘攘讲着各类语言的学生与旅客,以及研究中心内导师珀力提传授爽朗的笑声、约翰·迪伦(John Dillon)传授的和蔼亲热都给了我莫大的安慰,鼓舞远在异国异乡的我完成了博士论文写做,并在辩论中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希腊对西班牙。

希腊对西班牙:苏峻 | strong/p
p希腊对西班牙/strong我对古希腊哲学的“诧异”

从柏拉图中心出来希腊对西班牙,即是旅客如织的小广场

两位博士论文评阅人希腊对西班牙,左为Terence Irwin传授,右为Peter Simons传授

次要内容

传统上,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者认为,《形而上学》的核心是Zeta,Eta和Theta三卷,即所谓的“核心卷”,而那三卷切磋的主题是“何谓实体?”希腊对西班牙。根据那种概念,Zeta是《形而上学》的重中之重,而Eta和Theta则隶属于它。那种概念认为,在Zeta卷解答了“何谓实体?”之后,Eta和Theta中处置的仍然是Zeta中尚未处理的一些问题。那种传统基于实体(ousia-based)的对《形而上学》的解读认为,Theta通过“潜能和现实”那两个概念继续阐发“实体”那一概念,从而办事于《形而上学》的整体论证构造。按照那一解读,Theta卷仍然归属于传统解读,即认为《形而上学》是对“何谓实体?”的研究。本书的目标是解答涉及Theta卷论证构造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同时要表白传统概念未能得当理解Theta卷的论证构造。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Theta卷在论证上有同一的主题希腊对西班牙。与传统基于实体(ousia-based)的对《形而上学》的解读差别,本书主张的基于来源根基(archē-based)的解读认为,Theta的大旨是考察“潜能和现实”那两个概念能否能够将我们引向最末的来源根基(archē),即实体的来源根基(the archē of ousiai)。通过文本精读,并评价现代Theta卷丰硕的学术研究,本研究表白Theta的论证构造如下:在Theta 1-6中,亚里士多德接纳“潜能-现实”那一对概念,起首阐发“就运动而言的潜能”(dunamis kata kinēsin),然后通过扩展其含义,将其用于阐发“实体”(ousia)那一概念。如许,Theta 1-6就为寻找“实体的来源根基”做了筹办。在Theta 7和8中,亚里士多德通过两种体例探寻“实体的来源根基”:(1)通过切磋实体的潜能;(2)通过切磋实体的现实。正如亚里士多德在Theta 7中所表白的,第一种办法无法到达最末的来源根基。最末在Theta 8中,亚里士多德通过火析“在实体上现实优先于潜能”,论证了探寻最末来源根基的可能性。在Theta 9中,亚里士多德通过提醒他已经隐藏在Theta 7和8中的目标论维度,进一步阐了然最末来源根基的一些重要特征。

本研究不只提醒了Theta卷在《形而上学》全书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也为读者理解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惟供给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希腊对西班牙。

未尽之事

那本小书其实属于一个更宏大的研究方案的一部门希腊对西班牙。起首,本书的大旨是提醒亚里士多德探寻来源根基的奇特体例。若是将“探寻来源根基”转化为现代哲学问题,可能比力接近的话题是“何谓解释”,究竟结果所谓“第一来源根基”即是本身不待他物来解释,而其本身是此外事物的原因。从那个角度动身,到底一个有效的“解释”是什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哲学史已为我们供给了丰硕的素材,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仍是密尔都对此有深切的讨论。并且,在古希腊的素质主义传统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有效的解释最末要求我们理解事物的素质。

与此相关的一个话题是发轫于二十多年前,至今仍然方兴日盛的关于“存在论上的依赖”(Ontological Dependence)与更为广义的“素质主义”(Essentialism)的讨论希腊对西班牙。范恩(Kit Fine)于 1994 年颁发了《素质与模态》(Essence and Modality)一文。在此中他对以克里普克-普特南为代表的对素质概念的模态解读提出了量疑,认为成为一定属性是成为素质属性的需要前提,而非充实前提。在之后的一系列论文中,他进一步辨析了素质那一概念,提出了“存在论上的依赖”,试图为素质概念奠基逻辑根底。那些话题在现代形而上学引发了人们强烈热闹的讨论。本书的第四章、第六章都与那一争论息息相关,出格是在本书的第四章中,我对亚里士多德“在实体上的优先性”的阐述也推进了那一争论。

沿着那一思绪,在写做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我也破费很多精神存眷了罗伊(E.J. Lowe)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奉献希腊对西班牙。在一系列论文和著做中,他辩解了与范恩类似的概念。他攻讦了克里普克-普特南对“素质”的解释,认为二者配合的问题是认为事物的素质是其原子/分子构造。他辩解古希腊以定义来提醒素质的传统。别的,克里普克-普特南对素质的阐述意味着发现事物素质的路子是后天的、科学的。与之相对,罗伊在梳理素质那一概念的根底上,提出了“素质先于存在”那一命题。他认为素质在“存在论上”和“认识论上”都是优先的概念。在范恩和罗伊的影响下,奥德伯格(Oderberg)和考斯利基(Koslicki)等研究者不竭丰硕他们的研究,进一步辩解素质是所有形而上学一定性与可能性的根底。在我看来,深切研究那些话题可以丰硕我们对本书研究主题的认识。例如,在《形而上学》第九卷最初一章中,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在认识上“现实”优先于“潜能”,而且他主张对“素质”的认识是优先的。若是我们引入现代的相关讨论,会愈加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立场,或许也能从认识论切入,更为全面天文解亚里士多德“探寻来源根基”的办法。

当然,除了做为狭义哲学话题的“素质主义”,我们还能够逃根溯源,诘问“素质主义”背后的动力希腊对西班牙。那也是我在前文提到的,一种更宏大的差别哲学传统可以得以比力的契机。当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素质主义固然有良多共性(例如,前文提到的,有效解释最末依赖晓得事物的素质),二者对素质主义的动力、范畴、标的目的的理解却不尽不异。但是,就他们的哲学是希腊思惟的至高成就而言(那一说法当然也是有争议的),他们的素质主义是希腊思惟的特量。沿着那一思绪,我们便可以将差别的哲学传统纳入到对话傍边,去评判素质主义做为一种“人生立场”的利弊得失。在写下那句话时,我心中想到的当然即是中国哲学传统;我不断觉得从“素质主义”的角度动身,能够为阐发二者的差别供给一条道路。(或许有人会辩驳,认为希腊的形而上学才是其特量。我当然不会承认如许的说法,但是我认为素质主义是更为底子的学说。或许那一点在柏拉图那里更为明显:理念论的种种特征,次要源自柏拉图对素质主义动力、范畴和标的目的的思虑。)

由以上的“未尽之事”不免会生出“些许遗憾”希腊对西班牙。从客不雅角度说,遗憾的原因源自希腊哲学已经存在的“过度研究”的倾向,以至能够夸大一点说,对希腊哲学典范文本的研究(例如《形而上学》)已经到了对每个次要论证都有了不合的水平,且详细不合会构成“叠加效应”,一般会间接招致整个“解释图景”的差别;当然因为“过度研究”的倾向,还存在“只见树木,不见丛林”的风险。在写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我也不能不面临汗牛充栋的研究文献:只要“翻越”一座座“文献的大山”,才气看到一点点“光景”。之前提到的“未尽之事”存眷的都是“大问题”,但是若何将那些大问题,落实到详细的文本上,并与文本产生良性互动关系,却是个难事。相信读者阅读本书时,也难免会有那种觉得,即有些讨论似乎是枯燥和复杂的(例如本书第一章对第九卷几个术语的辨析)。但是,若是我要为本身辩白的话,我会说:面临已有的学术积累,那几乎是一件无法制止的工作;只要穷尽所有次要的解读,阐发它们的利弊,我们才气接着往前走。当然,从主不雅角度说,那是我本身眼界有限,程度有限,仍未能“将小问题越做越大,大问题越做越小”。但愿未来跟着学识渐长,我能把未尽之事做好!

称谢

我如今仍然常常思念柏拉图中心的阅读室,每周一次的读书会(由迪伦和珀力提传授主持)以及与珀力提传授的零丁谈话,不只教会了我深切阅读希腊文献的办法,也为我树立了一种“做哲学”的范例希腊对西班牙。

希腊对西班牙:苏峻 | strong/p
p希腊对西班牙/strong我对古希腊哲学的“诧异”

恰是在那块白板上,希腊文本的构造被“厨子解牛”;上图拍摄于2015年,是讨论本书最初一章内容的记录希腊对西班牙。

此外,本书在写做中也得到了聂敏里传授的指点,感激聂教师让我领略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出格是他教诲我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以更大的哲学视野来对待希腊哲学希腊对西班牙。别的,周濂、刘玮、特伦斯·厄文(Terence Irwin)、彼得·西蒙斯(Peter Simons)等传授也以各类体例供给了良多贵重定见,在此暗示衷心的感激。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张浩军、宫睿、费多益、孟彦文、宋博、梁辰、魏玮等同事也对本书的部门章节提出过修改定见希腊对西班牙。同时感激文兵、俞学明院长以及哲学研究所的列位同仁供给了优胜的科研情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李春颖、李璐、吕明烜、宋博、秦晋楠等同事构成的读书班),使得哲学实正成为对话,而非独白。

此外,孙铁根、冯伟、秦际明、葛天勤、保琳·萨布里耶(Pauline Sabrier)、彼得•拉森(Peter Larsen)、基思·贝格利(Keith Begley)等友人在本书的写做过程中也供给过帮忙,在此一并感激希腊对西班牙。最初要感激本书的编纂王晨玉,没有她的辛勤工做,那本书也无缘面世。

-End-

概念材料来源:文史哲事业部

转载及合做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手刺 ⭐标存眷希腊对西班牙我们▼

点赞、保藏和在看

发布于 2023-06-05 18:31:44
分享
海报
36
上一篇: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希腊、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移民攻略:希腊对西班牙 下一篇:胡和平别离会见西班牙驻华大使德斯卡亚、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希腊对西班牙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